過去,人們為生計前往大都市尋找機會,如今,更多人開始追求生活品質,於他們而言,都市生活過於燈紅酒綠,鄉村才真正擁有詩意生活,蕭江就是其中之一,種花種菜,才是他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。
過去,人們為生計前往大都市尋找機會,
如今,更多人開始追求生活品質,
於他們而言,
都市生活過於燈紅酒綠,
鄉村才真正擁有詩意生活,
蕭江就是其中之一,
種花種菜,才是他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。
在外多年,
讓蕭江厭倦喧囂都市,
幾經周折後,
他義無反顧選擇回歸家鄉,
回到自然、人文薈萃的古徽州。
這是心之所往、因夢而馳。
他寄情于山水,
試圖把眷戀的家鄉生活過成一種藝術。
自小偏愛園藝的他,
渴望擁有一方小院,
顯然,
大都市無法承載這樣的閑適生活。
回歸家鄉後,
動手打造【蕭江熙苑】,
從此,
山水為鄰、花草為伴,靜候四季輪迴。
庭院主人:蕭江
庭院名稱:蕭江熙苑
庭院地點:安徽宣城績溪
庭院面積:500平
從小的愛好:養花種草
我對花草的喜愛要從幼年說起,同齡孩子的零花錢是用來買吃的玩的,我是攢下來買花盆,而且只能偷偷的帶回家,因為那時候的家鄉思想還不開放,認為養花種草與撈魚摸蝦一樣沒出息,更有方言直呼:「撈魚摸蝦,搞壞人家。」所以這個愛好一直被壓制,直至離鄉。
後來,在深圳打拚的時光里,因為沒有家人的管束,可以肆無忌憚去發展這個愛好。曾經,我在居住地的陽臺上養過數量過百的花草,一度導致地面無從下腳,正因花草空間的局限,讓我對院子的渴望日益增強。
家鄉有我嚮往的自然山水
大概在2012-2013年那個時候,整個社會颳起一陣逃離都市的風潮,記得當時鳳凰衛視報道逃離都市的三大居住地,其中有一處就是我的家鄉古徽州,看到後激動萬分。
因為離鄉時間太久,對家鄉的發展並不瞭解,後經過一番全新調查,感慨頗深:尋覓了這麼久,何必渴望大理麗江的自然風光呢?我的家鄉績溪就是很好的居住地啊!績溪,森林覆蓋率達80%,還有徽墨與徽菜等文化瑰寶,這不就是我一直嚮往的自然嗎?
我的徽派小院
想到這裡,我便回到家鄉,開始置身於自然中,實現花園夢。說干就干,幾張非專業工程圖一出,我的小院正式開工。
△蕭江熙苑SU模型圖
△蕭江熙苑外觀
小院是背山面水的徽派建築,主體三層,有27個馬頭牆和2進門樓。其中27個馬頭牆,因數字27諧音愛妻,代表家庭和睦;它們層層迭落,覆小青瓦剁頭,頂端安裝搏風板及座頭,採用方正印斗式為「文」與翹角式為「武」。從遠處看這座粉牆黛瓦、鱗次櫛比的徽派建築,氣質獨特。
△菜園
△弧形通道
庭院沿房屋順勢而建,上下兩層形成落差,以回形台階互連增加層次感,符合徽州當地的山地特徵和地域美學。院落近500平,由一層花池、菜地花園、二層硬化花園以及建築組成。青石塊鋪成弧形通道,連接回形台階,通向二層院落。通往菜地的小徑鋪裝材料為老石板,粗獷又質樸,是我喜歡的一個部分。
△通往菜地的老石板
一層院落為懷舊風格,有5個不同規則的花池,採用河卵石壘砌、圍砌而成,我稱之為鄉村風磚塊。花池植物配置由廣玉蘭、桂花、紫薇、紅楓、灌木、茶梅、南天竹、花葉冬青、月季、繡球以及球根植物組成,部分花池配以噸位孤石營造簡約的岩石小花境。菜地邊的桃樹下,種植陰生植物,如八角蓮、七葉一枝花、天南星台、多花黃精和穗金粟蘭。
△一層院落
近150平的二層院落,需要用來曬農作物,做了很多硬化。露台共分成兩個區,外區磚砌花台,內區葡萄架處放置盆栽,配上喬木、灌木、藤本、宿根等多樣性植物,組合搭配成花境,增加觀賞性。
△二層院落
田字格架選用美國花旗松,自創造型14公分見方的八條立柱支撐起整個架子,左右前後兩兩對稱,支撐連接處靈感來自於徽派木構架榫卯工藝,刷上原色松木油起防曬防腐作用。原木色與一旁門樓木門相協調,架子整體四平八穩,與徽派院子相得益彰。
△二層院落
小院菜境
小院菜地位於一層院子的左側,佔地200平,用鵝卵石圍邊成2個對稱的吉祥如意葫蘆形狀,中間成盛開的喇叭花形,這樣的菜地區域分割種植,方便行走和勞作。把菜苗圍圈種植,或點綴於花叢岩石間,看起來非常不錯,剩下的部分做圍邊和佈道花園菜境。
△菜園
冬天萬物凋零,唯有冬菜生機勃勃,於是用各種葉菜做組盆菜,用稍大型葉菜娃娃菜、烏塌菜、黃心菜、羽衣甘藍、還有掛果的南天竹作為主體,點綴為小芹菜、香菜、野薺菜、礬根、虎耳草,色彩高低錯落有致。二層院子的寒冬就靠這些組盆菜撐場子,依舊能吸引不少人來參觀。
△組盆菜
這裡不得不提倡下我家遵循自然規律的土種播種法,就是自己收種播種,比如莧菜,菠菜種子播出土莧菜和土菠菜,這些土菜比市場上的個頭小,口感綿軟甜嫩,現今市場上許多種子只能作為一次性播種,不能繁衍下一代,而土種子能生生不息,健康又環保,值得傳承 。
△組盆菜
一花一草一庭院
院門樓與宅正門即兩區之間以一組歐式簡約田園屏風分割,解決門對門的風水忌諱。屏風處配舊水缸種碗蓮,再用老罈子插上鄉野芒花,擺上原木三層架,繞過屏風後是多肉植物區,一眼望到底,層次豐富。舊式陶罐青苔老磚的組合,在背光面的歐式田園與中式鄉村上撞出鄉村田園混搭風格。
△屏風
外出時,折騰懶人多肉植物、百年徽州老石器舊青磚、老木花窗構件、鄉村舊陶罐、爛木樁、時尚園藝雜貨和天然黃蠟石圍邊魚池的多元混搭區。
△多肉區
石器與老木花窗組合做背景,舊罐種植多肉盆栽放在石器上,濃濃的年代感撲面而來。或長滿苔蘚的老青磚與小型多肉搭配,將人彷彿帶入一個靜謐的微觀世界;或高低石器搭配打坐的貓,清靜寂定,頗有禪意;或園藝小雜貨搭配石器水槽,生動的景象讓人遐想;或用舊物搭配營造的意境,賦予院子更多的年代感。
△多肉區
當然,想要打造自然美景,院子里還得有水和魚,所有的長廊美人椅下,弄一池清水,養一顆簇蓮,種一角竹,引來小動物安家。這些小景完成後略顯雜亂,但一石一水一浮萍、一花一草一庭院,此生足矣。
△多肉區
△蕭江登上花也雜誌封面人物
小院的成型,
也是田園牧歌的開始,
花草、菜地、舊物、小景……
無不體現著花園生活的美好。
蕭江到處尋覓舊物,
有人戲稱「他是在撿破爛兒~」
蕭江說,
我撿的是詩和遠方!
鄉村田園生活
清晨,村前河邊浣洗的村姑,山腳撿地耳,尋找大自然的本真,村後挖野菜,山谷挖竹筍,剝筍子體驗,手工自製傳統燕筍乾,山谷收割油菜籽摘枇杷,小院大紅桃熟了,做水餡包,小院曬秋,農家生活也是田園牧歌。
——蕭江自述
文字:蕭江
圖片:蕭江/瑪格麗特-顏
編輯:疏影
END
【掃描下方二維碼,關注花園集公眾號】
投稿郵箱 [email protected]
商務合作 QQ/微信 99071516
聯絡電話 0512-68786890
。发布者:花園集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antinghuaji.com/post/35131.html
留言列表(21条)
轉發了
轉發了
沒錢?
排水系統沒做好
轉發了
轉發了
轉發了
發這種文一點意義都沒有,沒有有錢,你能過這種生活???
多少錢可以建起來?
我開始做夢了,看看我的銀行存款餘額,夢又醒了。
績溪哪裡?想去看看。
績溪哪裡?去參觀下,我在龍川大道
現在都不給蓋房子了,都是商品房,,
我在安徽黃山歙縣許村也造了二樓徽式小樓,這個帖子對我幫助很大,很多地方可以借鑒,不錯。
近在咫尺,不知在哪,我在長安馬道
好想到府上取取經,
這不就是嚮往的生活嗎
轉發了
小院能的很有藝術氛圍哈。
有錢有閑
花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