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蘭(學名:Cymbidium goeringii (Rchb. f.) Rchb. f.),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。又名朵蘭、撲地蘭、幽蘭、朵朵香、草蘭,是中國蘭花中栽培歷史最為悠久、人們最為喜歡的種類之一。植株一般較小,假鱗莖較小,卵球形。
葉帶形,邊緣無齒或具細齒。花多單朵或兩朵,不出架;花色以綠色、淡褐黃色居多,花幽香。蒴果狹橢圓形,花期1-3月。生於多石山坡、林緣、林中透光處,海拔300-2200米,在中國臺灣可上升到3000米。生於中國、日本、朝鮮半島南端等。廣義的春蘭還包括豆瓣蘭、蓮瓣蘭、春劍,它們的主產地多在大西南各省區,植株花朵各有特色。
春蘭花又被稱作是草蘭、山蘭。一枝一朵或兩朵,葉片狹長較細,花深綠色,淡淡清香。多產於溫熱地帶,主要產地在中國,在浙江。江蘇等地以春蘭為貴,有悠久的栽培歷史,多進行盆栽,作為室內觀賞用,開花時有特別幽雅的香氣。為室內佈置的佳品,其根、葉、花均可入藥。
春蘭花的花期在2月-3月,若是出現氣候異常,花期推後,或是提前開放。春蘭花是極具觀賞價值的花,花瓣肥大,花味幽香,是辦公室或是家居室內裝飾的佳品,也是淨化室內空氣的好幫手。它的品價極高,被喻為花中君子。
疏蕾現蕾後宜選留一個發育最好、觀賞價值最佳的花蕾,其餘的一律摘除,噴施花朵壯蒂靈,可促使花蕾強壯、花瓣肥大、花色豔麗、花香濃郁、花期延長。春蘭開花快焉時將花朵連同花莛一起剪去,不要等到花自然脫落後再剪,以減少養分消耗,有利來年開花。
春蘭花的花語:遲來的愛
春蘭,蘭科,蘭屬,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。又名朵蘭、撲地蘭、幽蘭、朵朵香、草蘭,是中國蘭花中栽培歷史最為悠久、人們最為喜歡的種類之一,傳統名品、珍品極為豐富。
植株一般較小,假鱗莖球形,也較小。葉緣有細鋸齒。花多單朵或兩朵,不出架;花色以綠色、淡褐黃色居多,花幽香。春蘭主產於江浙地區,其它地區如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等地均有分佈。
植物文化:
春蘭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,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春蘭的傳說。古人認為春蘭「香」、「花」、「葉」三美俱全,又有「氣清」、「色清」、「神清」、「韻清」四清,是「理想之美,萬化之神奇」。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,據東漢蔡邕《琴操》載:孔子自衛反魯,隱谷之中,見幽蘭獨茂,蔚然嘆曰:「蘭當為王者香」。
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,他種蘭、愛蘭、詠蘭,以蘭花為寄託,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。後世詩人在詠蘭時,也有許多的名句,比如陳子昂的「歲華盡搖落,芳意竟何成」。劉克莊的「一從夫子臨軒顧,羞伍凡葩鬥豔濤」。詩人們將春蘭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絡起來,使得春蘭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。
春蘭以高潔、清雅、幽香而著稱,葉姿優美,花香幽遠。自古以來,春蘭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,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。春蘭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。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,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,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。春蘭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,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。
古代舞劇以「蘭步」、「蘭指」為優美動作,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「蘭章」,把真摯的友誼叫做「蘭交」,把人的芳潔、美慧喻為「蘭心蕙 質」。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「蘭摧玉拆」。春蘭在中國人民心目中,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。
東北一位90後妹子,用多肉做「手捧花」,成品太美,網友一致誇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