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吊筆,別名九龍木、墨柱根、章表根、苦常、土北芪、枝桐木、豬松木、細姑木、刀柄,夾竹桃科倒吊筆屬常綠喬木。高8-20米,胸徑可達60釐米,含乳汁;葉堅紙質,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;
聚傘花序內面基部有腺體;花冠漏斗狀,白色、淺黃色或粉紅色;副花冠呈流蘇狀;雄蕊伸出花喉之外,花葯箭頭狀,被短柔毛;子房由2枚粘生心皮組成,柱頭卵形。花期4-8月,果期8月-翌年2月。
倒吊筆廣泛分佈在南亞諸國及中國南部多省。倒吊筆的木材質地優異適於作等傢俱、雕刻圖章、樂器用材。樹皮纖維可制人造棉及造紙。樹形美觀,庭園中有作栽培觀賞。其根和葉入藥,可用於治療頸淋巴結結核,風溼關節炎,腰腿痛,慢性支氣管炎,黃疸型肝炎,肝硬化腹水,用於感冒發熱等。
形態特徵:倒吊筆為聚傘花序長約5釐米;總花梗長0.5-1.5釐米;花梗長約1釐米;萼片闊卵形或卵形,頂端鈍,比花冠筒短,被微柔毛,內面基部有腺體;花冠漏斗狀,白色、淺黃色或粉紅色,花冠筒長5毫米,裂片長圓形,頂端鈍。
長約1.5釐米,寬7毫米;副花冠分裂為10鱗片,呈流蘇狀,比花葯長或等長,其中5枚鱗片生於花冠裂片上,與裂片對生,長8毫米,頂端通常有3個小齒,其餘5枚鱗片生於花冠筒頂端與花冠裂片互生。
長6毫米,頂端2深裂;雄蕊伸出花喉之外,花葯箭頭狀,被短柔毛;子房由2枚粘生心皮組成,無毛,花柱絲狀,向上逐漸增大,柱頭卵形。倒吊筆的花期4-8月。倒吊筆的果期8月-翌年2月。
生長習性:倒吊筆為陽性樹,常見於海拔300米以下的山麓疏林中,散生於低海拔熱帶雨林中和乾燥稀樹林中,適生於土壤深厚、肥沃、溼潤而無風的低谷地或平坦地。
倒吊筆的栽培技術
選種:選擇果型較大、花紋清晰、單果種子多、子粒飽滿、千粒重較重、品質優良、適應性較強的種子或塊根種植。
種植:塊根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挖取,攤放在太陽下稍晒後栽植到大田或院內向陽處。以營養鉢育苗移栽為主,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育苗,於5月上、中旬定植。
整地施肥:基肥一般於春分前後挖穴提前施入,每穴施腐熟的廄肥15公斤或餅肥15公斤,加三元複合肥0.3-0.4公斤和過磷酸鈣0.2公斤,施後蓋土15釐米左右,耙平後苗栽或根栽。以後每年冬天穴施腐熟廄肥10-15公斤或餅肥5-7.5公斤,加過磷酸鈣0.2公斤。
種植密度:塊根種植,一般第1年行株距為3米;種子育苗種植,一般第1年行株距為3米-0.15米,開花後去掉雄株,第2年留一半,以後逐年疏稀。
栽培管理:倒吊筆的生長旺季為3至9月份,在生長旺季,水分補給要充足。如果土壤本身比較肥沃,可以每隔40天施用1次有機肥(花生麩、雞屎等)和複合肥以達到最佳的生長速度。如果土壤本自比較瘦瘠,就要每隔20天施一次有機肥和複合肥,才能保持苗木的生長速度。
病害防治:倒吊筆的主要病蟲害有瓜絹螟和蔓枯病。7-9月是瓜絹螟大量危害時期,可用25%殺蟲雙水劑500倍液或20%三唑磷乳油500倍液或5%銳勁特2500倍液噴灑防治。蔓枯病可在發病初期用40%杜邦福星乳油800倍液進行全園噴灑,也可用5%菌毒清水劑300-500倍液灌根或全園噴灑,隔3-4天再防1次,以後視病情而定。
倒吊筆的作用用途
經濟價值:倒吊筆的木材紋理通直,結構細緻,材質稍軟而輕,加工容易,乾燥後不開裂、不變形,適於作輕巧的上等傢俱、鉛筆桿、雕刻圖章、樂器用材。倒吊筆的樹皮纖維可制人造棉及造紙。倒吊筆的樹形美觀,庭園中有作栽培觀賞。
洋姜似姜非姜,是多用途的「寶藏」植物,掌握栽培技術要點獲高產
農村隨處可見的掃帚苗,老人說用途很多,都有啥用呢?種植需要怎麼管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