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談你們養花的故事?
謝謝邀請!
我講講養「七姐妹」的故事吧,這是秋後臨入冬的一段。
據資料:
七姐妹屬薔薇科,是多花薔薇的變種,據說在19世紀初就已出現,又名「大葉野薔薇」,常用名為「七姊妹」。羽狀複葉,葉梗附近長有直立棘刺1對,通常有5枚邊緣有細齒且帶尖端的卵形小葉,互生。尤其突出的是,這種薔薇的同一枝莖上通常開6-7朵花型較大的重瓣花,並且顏色從粉紅、紅色到紫紅色,各不相同,十分華麗,同時還散發出濃郁的花香,「七姊妹」的名稱也由此而來。也稱十姐妹。
我家七姐妹盛花期時的樣子。
養好七姐妹,絲毫馬虎不得,我就從秋季的養護講起,因為這是來年七姐妹繁花似錦、芬芳四溢、活力乍現的基礎。
具體是這樣的:
深秋時節,薔薇的葉子在冷風中片片落下,主枝、蔓枝和開花莖枝逐漸顯現出來,就像神經網路一樣。
綠色的是當年生長的新筍,仔細觀察,能發現小小的、紅紅的芽點,深色的是兩年以上的老枝。
在經絡清晰的情況下,先將主幹枝條重新整理,壓平枝條、分層,由下往上在棚架上綁紮。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,一個是使七姐妹來年開花枝順利生長,且層次分明;另一個是促進來年新筍蓬勃生長。接著,剪除老枝、弱化枝,減少養分消耗。以上兩步驟,要戴好手套,要不然莖幹上的棘刺會毫不留情地扎入手背,那個疼痛感有點像被蜜蜂蟄了一樣,拔出尖刺時血也會流出來。美人都帶刺!
已經長到棚頂的蔓枝,相對較軟,可以編織在頂上,來年枝葉和花朵就會形成遮陰的涼棚。
以上工作完成後,注意力就要集中到根部,環根部十五公分處,挖十公分溝槽,將已經發酵腐熟的餅肥水4升倒入溝內,並用土掩蓋,促進肥水滲入土壤。進入冬季時,再及時澆足上凍水,即可。
七姐妹比較耐凍,在北京不須做遮蓋越冬的工作。美麗凍人啊!
其實,講故事,不在於工作的複雜,而是在於你在呵護她們時,那種心靈的交流和一份恬靜。七姐妹是有生命的,也是非常美艷的,像家人似的,一定要呵護倍至。開春時節,你只要用涓涓清流注入她的根部,她就還你華貴芬芳。
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
各種花的品種不同,顏色和姿態各異,賞花的感受也是不同的。草本的花朵要纖弱一些,晴天里,彷彿會挺直身軀,笑迎陽光;而木本的花朵,柔韌而絢麗,在陰雲密布的日子裡,也彷彿是點燃的火炬。花一開,陽臺上就有了喧鬧沸騰的景象,總會讓人為生命的美好而感動。隨後再看世間萬物,彷彿都有了情義。
花朵謝幕後,修剪枝丫,收集種子,則有另一番情趣。有的花枝,比如桂花,梔子花,扦插就可以得活。頭一年養一棵,冬天剪下枝條插進盆裡,來年就是一叢。那些看似乾枯的樹枝里,都潛藏著綠色的精靈,春風一來,它們都醒了,那些不易察覺的嫩芽上都帶著笑意。
養花的樂趣遠遠不止於此。有一次,我在擺滿花盆的地攤前捨不得離開,想買的很多,一時又拿不走,躊躇間,旁邊一位看花的陌生女子竟然主動幫忙:「放我車上吧,我們住同一小區。」見我吃驚,她補充道:「你住我家對面,天天看你在陽臺上侍弄仙客來,紅色的,我們家也有。」原來如此!那以後就認識她了,從她家分了不少多肉的苗,自然,我也贈送了鳳仙花和黃金葛給她。此後在小區里散步,我們遇上了就會討論養花的心得。當然,也有煩惱。每年春分時節,附近鄉鎮有春苔會,幾條街上全是農產品,車水馬龍,熱鬧非凡。我不怕擁堵,只衝著那花市而去。那真是花的海洋啊,讓人眼花繚亂,任意一盆,都讓人愛不釋手。有一年,我看到幾盆蘭草,清一色的油綠長葉子,中間一律有淡綠的莖,莖上頂著黃綠底子紫色斑點的花朵,我被深深地吸引著,捨不得離開。賣花人說八十元不能少,我感覺佔了大便宜似的,付了錢就樂呵呵地捧著它,心滿意足地回家了。
路上逆著車流和人流,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,深怕撞壞了。好不容易走到小區門口,遇到一位保安,他問了價格,仔細地端詳那花朵。「你這花是假的。」他肯定地說,一邊伸手輕輕一拉,花朵落入他的手心,半截牙籤露了出來……我驚駭得不知該說什麼,忽然明白了,那賣花人把一盆稀有蘭草開的花朵摘下來,分成幾段,再用牙籤綴在沒有開花的普通蘭草上……真正愛花養花的人,怎麼捨得這樣對待花兒?我厭憎著那奸商,把那盆蘭草擱在陽臺角落裡,遷怒於它,許久不曾理會它。
好久以後,它竟然默默地開出了淺白的花朵,姿色平庸,但幽幽暗香也讓人驚喜無比。養花也要有一雙慧眼。而所有的美好,也都要用心等待啊。
「我們看夕陽、看秋河,看花,聽雨,聞香,喝不求解渴的酒,吃不求飽的點心,都是生活上必要的。」周作人先生的文字里充滿了閑情和詩意。我不看夕陽,不喜歡暮氣沉沉,不看秋河,不喜歡冷冷清清。我只看花,養花。這尋常的陽臺上,堅硬的防護欄並不能阻擋春天的抵達。我被這花草滋養,被這花草點化。
我的父親就是美術工作者,為了寫生畫畫之用,帶頭養起了花卉。
養了很多木本和草本花卉,我在幼兒時期,聽我家人說:我在會走步之後,冬天,窗戶上的玻璃都凍成霜花了,我用筷子站在炕上,在玻璃凍的霜花上葫蘆畫瓢,模仿霜花的樣子,出次開始用筷子畫花了。
從那時候起,我就喜歡上花卉了。
跟著父親養花畫花,一直到今天還是年年不斷地室內養花,室外種花的原則。
都是我老父親在養花的經驗上,孜孜不倦的教誨我,傳授我養花經驗,到現在還是不斷地努力學習,因為現在的花卉雜交品種越來越多,名稱五花八門。什麼太空花卉,外國花卉,深山老林花卉稱出不窮。
養殖花卉也要天天與時俱進,花好才能月圓哦!
我的小苗初長成小故事,你喜歡嗎?
盼望著,盼望著,東風來了,春天的腳步近了。沉寂已久的種子,終於有破土而出的氣勢!你仔細地打量這株小苗,呵,真可愛啊,碧綠中還透露著一點鵝黃。這時你開始有點擔心,這麼小地身軀能承受泥土的壓力嗎,於是你把小芽周圍的土往旁邊撥了撥。但過了幾日,你發現小芽沒有長大,反而變得有點蔫,總是無精打採的。你有點納悶,「怎麼回事呢?每天都會按時澆水曬太陽啊,前幾天還捉了只蟲子呢。」你翻遍了養花的資料,發現,不能在它剛發芽時鬆土,這是小芽來到這個世界上要接受的第一次考驗,突破了這道關卡以後才能更加茁壯的成長!你恍然大悟,同時還有點兒難過,自己的愛差一點害了它。於是你調整心態,不能著急,要用平常心,科學養花!在進行「技術」調整之後,小芽已經成功晉陞為「小苗」啦!你看著它兩片葉子,在微風中輕輕地擺動。
你心中地成就感已經不能用言語形容了,你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親朋好友,這還不夠,每天都會在微博、朋友圈曬小苗的照片,在論壇中與其他養花人分享養育心得···日子忙碌且快樂,沒人去打擾你,這是屬於你和小苗在一起的快樂時光。
閑暇時間比較多,特別喜歡種花,儘管每次都不怎麼成功,但是我還是很喜歡種,體會勞動的快樂,雖然在朋友們眼裡感覺我有點浪費資源,但是我真的喜歡種,喜歡她們成長,開花的過程。在種植過程中發現這幾種比較耐旱,好養,分享給大家,紫木蘭,太陽花 ,格桑花,大麗花,麻花,暫時就這些吧
養花這個事,我自認為是辣手摧花第一高手。
年輕時候,看別人在陽臺上養花,那是一個羨慕,感覺養花是個很簡單容易的事情,於是去菜市買了一品紅,買了黃金葛,回來擺在陽臺上,看著那個美啊,可是好景不長,一品紅率先而去,只剩下黃金葛,本以為黃金葛算是保住了,可是由於不曉得冬天的黃金葛是要搬回家的道理,在來年的四月也走了,傷心,但是不甘心,繼續買,繼續養,繼續陣亡,不養了。
中年時候,突然對蘭花感了興趣,在網上買了蘭花,買了培育蘭花的土,嚴格按照教程打理,可是這幾盆蘭花就是不開花,許是住高樓,曬不到太陽的緣故,我是真納了悶了,算了,就只管澆水吧,更有甚者,有時候水也忘了澆,但是有兩盆一直頑強地活著,我在它們上面掛冬天做的臘肉,油滴在上面我也沒有心疼的。可是有句古話卻應驗在這上面了,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心插柳柳成蔭,第二年三四月份,我在家看手機,怎麼聞到陣陣特好聞的香氣,我心想今天也沒噴香水啊,真沒往蘭花開花這上面想,但是每天這個香氣都能聞到,終於在有次澆水過程中,發現有一盤蘭花開花了,於是奔走相告,我70多歲的老父親也開心地不得了,再過一年,不開花了,現在又歸於平靜。 對了,我回頭記得要澆一下水。
下面我來談一談我養花的故事。那是90年代末期,我家推掉了搖搖欲墜的三間土房,花了1萬多塊錢,建了三間水泥平房。
那時候心裡別提有多高興,紅色的磚牆,潔白的牆壁,窗戶還安了鋼絲網,玻璃窗,既可通風,還可保暖,還能防蚊蟲,那個舒適讓人無法形容。
沒有出過遠門的我們,認為這就是幸福,這就是小康,我們的庭院有200多平米,用紅磚砌了圍牆,前面建了三間小房子,中間一間是走道,右邊是雜屋,左邊是廚房。
典型的農家小院,在堂門出口與大門之間鋪了2米寬的磚面硬化道,庭院的左邊種上蔬菜。
隨季節的變化,播下不同的種子,什麼黃瓜,茄子辣椒,豇豆,白蘿蔔,胡蘿蔔,白菜,菠菜,青菜,茼蒿,香菜,要有盡有。
每當蔬菜成熟的時候,碩果累累,蔥蔥鬱郁,白色的蘿蔔,紫色的茄子,綠色的青瓜,紅色的胡蘿蔔,五顏六色,加上各種蔬菜的點綴和陪襯,簡直塗上了一個美麗的畫卷。
右邊更絕了,我栽了各種水果,有一排葡萄,一排杏子,一排梨子,油桃,還有桔子,春天花兒都開了,有白的,有紅的,有粉的,大家你不讓我,我不讓你,爭著競吐芳香,炫耀自己的美麗。
夏天果子成熟了,一串串葡萄有青的,紅的,紫的,還有的掛著白霜,看著讓人鹹水直流。
吃上幾顆,酸甜酸甜,油挑,梨子,李子,杏子都熟了,沉甸甸的掛滿果枝,有的黃登登的,有的紅彤彤的,有的白裡透紅的,自己吃不了還送給別人,左鄰右舍隨便吃,不要錢的。
.
靠近圍牆根兒,栽種一行花,有梔子花,有玫瑰花,有牡丹花,菊花,梅花,靠近房子的跟前還栽了一株金銀花,金銀花是攀援纏繞莖植物,他很佔地兒,一般的在庭院里是不載種它的,我也是出於一種好玩,就載了一株。
各種季節的交替,這些花兒輪流地開放,給我們送來陣陣香味兒,美化了我的庭院。,美化的我的家鄉。
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,極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,我們全家也加入了南下打工的行業,我們在南方一下子生活了六七年,在外面呆久了,不便就要想起家鄉。
一年的春天,我們全家回家休假,計劃玩一段時間,我們風塵僕僕的從廣東出發,經過一天多的顛簸,好不容易到了家鄉。
我們在鎮上租了一輛計程車,直接送到我們村子,剛入村口,一陣陣的清香撲鼻而來,越往裡面走,味道越濃,家鄉的春天真美,香氣四溢,沁人心肺。
計程車在我家門口停下,下了車,我打開大門的鎖,推開門,一片神奇的景象呈現在我的眼前。
庭院里一片雪白,院子里爬滿了金銀花,綠色的葉兒托著白色的小花,挨挨擠擠,爭著開放,形成了一個白色的海洋,吐出一陣陣讓人眩暈的清香。
放眼一望,圍牆上,走廊上,還包括房子上都爬滿了金銀花,還有的金銀花透過窗戶,鑽到房內,室內也開滿了金銀花。
我們走的時候,為了讓室內乾燥透風,故意將玻璃窗戶,留了一道縫隙,這下給金銀花創造了一個到室內玩耍的機會。
金銀花好像知道我是他們的主人,在微風中輕輕的搖曳,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波紋,歡迎我的回來,我看到這美麗的景色,讓我為之動心,我不願意破壞這美麗的環境。
如果是現在,我一定會拍上幾張照片,留下一段影片,作為一個永久的紀念,那時候手機還沒有這個功能,無奈何,我只好在那裡多看了幾眼,我依依不捨地關上門,上好鎖,一步一個回頭的離開了他們。
把這個美麗的環境留給我的家鄉,把這美麗的環境留給我的家鄉的親人們,我們在親戚中輪流的玩了幾天,又開始了,緊張而忙碌的南下返程。
這就是我20年前不經意地種下了一株金銀花,他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翻滾,想起了金銀花,也想起了留守在家鄉的親人們。
我養的花草多數是綠植、很少有開花那種。因為平時自己工作太忙,很少有時間精心打理花草。2020年不平凡之年,疫情期間有份驚喜不斷,就是咱養的花終於也開花啦……。尤其在大雪紛紛的三月我們吉林,屋裡的君子蘭悄悄地盛開。自己這二張手機拍攝作品還參加《江城晚報》2020「宅樂無窮 助力戰疫」系列文化活動,很多江城百姓紛紛留言喜歡第一幅作品原因共勉:
一、我喜歡吳秀霞的4號作品。作品立意高昂,綠葉紛披,紅花努放,如卓然之人生鬥志及抗疫精神;作品色彩對比顏明,左半紅綠飽滿近景,右半白色反襯虛淡漸遠 構圖精緻 衝擊力大!好圖!
二、一些舉起相機就拍的作品,無疑是真實的鏡像,是且僅是我的眼睛已經看到的客觀。我已經看到了你拍攝的此物和你沒拍攝的我看到了更精彩的彼物,為什麼還要看你的照片?
吳秀霞老師的作品不一樣:走心,走腦,超越了物境本身,讓我透過平面鏡像感受到了流動的意境和鮮活的靈魂。層次者也。
那花,驅散了嚴冬的晦暗;那狗,傳遞了超越物種的溫情與良善;那些人,那些諸如你我一樣的普通百姓,忍受嚴冬、沐浴友愛、熬過疫情,活在他們平凡而快樂的時光里。一花一世界。因為美好,彼此都生生不息。
三、4號作品貼近生活,貼近居家戰疫的主題,構圖和用光也很考究,好作品。
四、4號吳秀霞的作品是普通百姓家窗前常見的景象,作者用大光圈淺景深虛化了窗外灰色調的樓房景物,在太陽接近地平線的時候按下了快門,達到了遠虛近實、外黯內明、環境灰色主體艷麗的效果,突出了窗內盛開的鮮花,既是應景隨拍又是有內涵寓意的創作。面對嚴峻的疫情,我們萬眾一心,定會取得阻擊戰總體戰的勝利!這幅作品正是給人以希望和光明!
五、喜歡4號吳秀霞的作品「窗外」。陽光暖暖、春風柔柔、細雨綿綿、草木蔥蔥,這本該是春天的模樣;而照片中的窗外冰雪尚未消融,給人帶來絲絲寒意,象徵著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社會、經濟以及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衝擊,室內的百合花在熱情綻放,象徵著中華民族、中國人民團結一心、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風貌與戰疫必勝的堅定信念。
我養的花的故事給疫情期間帶來視覺盛宴,網上朋友們已經紛紛留言表達主題,那花在疫情期間給我帶來太多感動與溫暖……。@微頭條
我不養花,更沒有什麼養花故事,我有個朋友養花真有個故事值得說說。
我朋友家養了幾盆花,好像有草本,有木本。他家不是本地人,孩子也不和他們住在一起。我朋友對花也是一般性的喜歡,談不上是行家,我朋友的妻子對花是「一竅不通」。多少年前我朋友回老家看望父母,本來一兩天就回來的,因遇到了特殊情況回來晚了幾天。等我朋友回來後發現養的花快乾死了,可能也乾死了幾盆。由於我朋友的妻子不懂花,加之我朋友回老家時也沒給妻子打聲招呼讓她給花澆水,主要是我朋友回老家遇到了特殊情況,如果按原定計劃一兩天就回來花一點問題都沒有。
沒過多長時間我朋友的老家又有事要他回去處理,由於走得急他又沒有給妻子交待如何給花澆水的事。從我朋友這次回家的第一天始,他妻子就想這次要接受上次的教訓,要給花澆水。於是在我朋友回家的一段時間裡他妻子天天給花澆水,她心想反正給花澆水沒有什壞處。可等我朋友從老家回來後發現花的狀況比上次還差。我朋友的妻子說:這花真難伺候,不澆水不行,澆水也不行。我朋友對他妻子說:花是旱了不行、澇了也不行,要「恰到好處」才行。
談談你們養花的故事?
答:我從小就喜歡花!
還記得小時候,那時沒有賣化妝品的!我們看到我母親養的一種花!它的花名叫(指甲草花),它的花是粉紅色的,聽大人們說,那花可以染指甲,於是我們就摘了點兒花,把花搗爛,然後帖在指甲上,在太陽底下曬會兒,再弄去花末,就看見指甲上有一條紅痕跡了,這種痕跡用肥皂也洗不下去。我們感到很奇怪,於是每到這花開花的時候,就染指甲玩兒!
年輕時,我家有個小院,我們就在院子的東西配房的屋檐底下、影碑前等不礙事的地方,都種上花。有小矮花,有蜀葵花,月季花等,尤其是那月季花,各種顏色的都有,有紅的、黃的、粉的、白的、等五六種顏色!待月季開花時,一進大門就可以看到各種顏色的花!特別好看、美麗!
現在住樓了,沒有地方再養這麼多的花了,我們就選了些能在樓上養的花!如:黃金葛、君子蘭、茉莉花、秋蘭花等!
花是一種奇妙的植物,它隨著四季和自然規律而生長。古代詩人經常用花來比喻人的生活來作詩!養花不僅是一種愛好,它可以陶冶情操,使生活不再單調!尤其是老年人,養點兒花草,活動活動自己的身子骨,也是件好事情!